2016年5月22日 星期日

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333


兩舌是挑撥是非,讓兩邊不和,這個罪過很重。如果挑撥是非是用在佛法裡頭,出家人跟出家人、在家人跟在家人、出家人跟在家人,有人挑撥是非,破壞信仰,這個罪重,斷人法身慧命。特別是念佛,叫人改信別的修行方法,這個罪重。為什麼?念佛這個法門是易行道,他一生能成就,你引導他改學別的法門,他那個法門在他一生當中不能成就,不能了生死,不能出三界,你把他這次了生死出三界的緣打斷了,這是大妄語,大的兩舌,果報在無間地獄,不能不知道。這樁事情在現在社會裡頭常常遇到,兩個道場有門戶之見,彼此對立,為什麼?為拉信徒。甲批評乙、乙批評甲,讓初學佛的人聽了生煩惱,「你們都不是好東西,算了,這佛不能學」,讓他對學佛信心斷掉了。這個罪怎麼補?補不過來。不能不知道,不能不謹慎。所以,「止前搆鬪兩邊之惡行」,這就是讓兩邊不和睦,互相猜疑,這個罪很重,「當行和合之善」。真正佛弟子遇到這些事情,應當要幫他調解,家和萬事興,這兩個人和睦相處,這兩個人都能向上,將來都能成就,這就對了。

文摘恭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三三集)  2016/5/15






「慈悲加祐,令心不亂」,這句話也出現在玄奘大師所翻的小本《彌陀經》,鳩摩羅什大師的本子沒有「令心不亂」這一句,玄奘大師的譯本有,把這一句補出來了。這一句很重要,幫助我們念佛人,求生淨土的人增長了信心。我功夫不到沒有關係,在這一剎那當中,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保佑我們,幫助我們一心不亂,這太難得了!
故得『不驚不怖,心不顛倒』。「不驚者,不驚慌失措。不怖者,不畏怖恐懼」。這就講什麼?走得平安,走得好,自在往生。「不顛倒者,心不錯亂,憶佛之正念依然現前。故得往生。本品經文,未言臨終見佛,但既得往生則佛必然來迎」。這一句我們不能忘掉,所有往生的人,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必定來接引,為什麼?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。尤其是第十八願十念必生,臨終,五逆十惡真正懺悔回頭,一心念佛,一念、十念都能往生。阿彌陀佛的本願,沒有不來迎接的,不來迎接你找不到極樂世界在哪裡,所以到時候佛一定來迎。「因佛本願,臨終接引。若無佛迎,則凡夫自力不能往生」。你不知道極樂世界在哪裡,所以決定佛來接引,不可以不知道。

文摘恭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三三集)  2016/5/15





《金剛經》上告訴我們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甚至於對佛法也放下,經上說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,那個法是佛法。佛法為什麼要放下?教你學一樣就好,別學太多。法法平等,無有高下,既然一切法是平等的,沒有高下,我們要把高下放下,取一門就行。無比殊勝的一門就是信願持名,求生淨土,為什麼?人人做得到,人人都能成就,它就是最殊勝的法門。這個法門傳給你了,你修很困難,你做不到,你這一生離不開輪迴,不能成就,定慧都不能成就,那就是不契機,這個法門不適合你修。那我們能學的法門,八萬四千法門都不夠資格,就這一門,這一門就是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來度我的,來接引我到極樂世界,生到極樂世界,自然就圓滿了,就成佛了。

所以教我們絕欲去憂,這兩句是放下,下面兩句是提起,提起什麼?慈心精進。慈是與樂,總是要幫助眾生離苦得樂。要幫助眾生離苦得樂,先要自己離苦得樂,自己沒有離苦,怎麼能幫助別人?自己沒有得樂,怎麼能幫助別人得樂?行嗎?行,釋迦牟尼佛做到了。釋迦牟尼佛三衣一缽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這是什麼?徹底放下,世間人所憂的就是這些,他全放下了。與樂怎麼做法?幫助人開悟,開悟就樂了。釋迦牟尼佛說法說那麼多,都是幫助眾生開悟的,開悟就樂了。開悟是什麼?生死了了,知道自己一生決定出離六道輪迴,多麼喜樂,真樂,這不是假樂。

文摘恭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三三集)  2016/5/15